《红楼梦》第三回文本细读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0301
  故事梗概
  这一回,主要写了三件事:黛玉母逝;贾母要接外孙女黛玉进贾府;林如海写信给贾政为雨村谋求复职。作者重点描述了黛玉进贾府,她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怕被人耻笑。文中叙写了贾母疼爱林黛玉;凤辣子出场;王夫人要黛玉不要招惹宝玉;宝黛相会,一见如故。
  我本人更喜欢程乙本这回的回目:“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这第三回很重要,第一女主角林黛玉出场了。
  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苏州人,所以林黛玉是苏州姑娘。苏州的文化特色就是精致,唐伯虎的画、昆曲、园林……精致得不得了,曹雪芹创造林黛玉这个人物也仿佛是最精致的一件艺术品。林家的先祖是几代封侯的,到了林如海已经没落,后来还贬到扬州做官。所以林黛玉的家世只能算中上阶层,排场有限。
  写小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物出场,要看作者如何介绍,这是功底。
  人物亮相,有的调子拔得很高,有的调子很低,都有道理。看看我们的第一女主角林黛玉出场,谁介绍她出来呢?她的老师贾雨村。
  贾雨村是个好功名的俗人,中了科考当上官,因为个性钻营嚣张,在官场里又几番起伏。这个时候他又丢了官,应聘林家西席,当了林黛玉的老师。按理讲,第一女主角出场是大戏,如果是个二流作者,这时必定等不及,林姑娘一出来,就会哗啦啦写一大篇。
  曹雪芹不同,他不动声色,只说这个女学生身体很弱,完了,不讲了。长什么样子,家里如何都没提,淡淡的几句就过去了。这是林黛玉的开头。曹雪芹其实在等,等着最合适的时候。因为贾雨村是俗气的人,他眼里看不到林黛玉的特别,无论是特殊的美貌或性灵,贾雨村都不大觉得。他一生最要紧的是功名,怎么在官场往上爬,怎么去攀关系,他眼里这是个普通的女学生,只是个很弱的、不重要的人。
  林黛玉要等另外一个人出来看到她,这就牵涉到写小说很重要的观点。现代小说很注重这一点,从什么人眼里看什么事情,看人、看物都有观点,选中的观点决定这本小说的焦点在什么地方,它的主题在什么地方,有时候它的风格决定于什么人看事情,用什么风格的的语言。我们有深切的体会,一个知识分子看到的事物,说出的话,跟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是完全不一样。
  开头我们对贾府的认识,来自于冷子兴这个冷眼旁观的人,他对贾府里的状况说书似的讲了一下,限于很粗浅的介绍。焦点一转到第一女主角黛玉身上,作者便用贾雨村的观点稍微提了一下。接下来,这个人物怎么慢慢地树立起来呢?就是从林黛玉进贾府开始的。刚才我们说了,程乙本回目是“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比庚辰本“贾雨村夤yín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我觉得要好得多。第一,“抛父”这两个字用得不当,不是黛玉要离开她父亲,是贾母——黛玉的外祖母,因为怜惜失去母亲的孤女,来接她回去。这一接,定了林黛玉进贾府的命运。之前有个和尚警告过她,最好不要见近亲,见了有灾祸。的确,黛玉进了贾府,最后为情而亡,所以“接外孙贾母惜孤女”是很关键并符合实情的。
  黛玉进贾府发什么什么呢?我们下回分解。
  
  
  第三回 第二讲
  贾雨村夤yín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0302
  上一讲我们说到第三回主要讲黛玉进贾府,故事一开始讲到一个人:贾雨村。贾雨村回头看,发现了当年同僚一案参革的张如圭guī。贾雨村在盼着重新做官,张如圭也一样。《红楼梦》里所有的名字都有隐喻,虽然张如圭只出现这一次,可还是有隐喻的,就是“如鬼”。作者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种人,他们永远是攀附的,在那儿等官做的,他们已经完全丧失了自我。“圭”这个字其实是古代做官的人手上拿的玉,在这里用了其谐音“鬼”。
  张如圭跟贾雨村报告说,他被参革以后在家赋闲,打听到皇帝下令,说可以重新起用以前被革职的人,他就四下里找门路。他向贾雨村道喜,现在我们都有机会重新做官了。“冷子兴听得此言,便忙献计,令雨村央烦林如海,转向都中去央烦贾政。”
  林如海是林黛玉的爸爸、贾政的妹夫。贾雨村第一次做官时不知道这种关系。冷子兴笑他,你连这种关系都不知道,怎么做官呢?冷子兴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他们这种人是最懂得家族之间的关系的。他对贾雨村说,这么好的机会你还不赶快利用,托这女孩儿爸爸林如海给贾政写一封信,马上就能重新做官了。贾雨村照办了。书中说“雨村领其意,作别回去至馆中,忙寻邸报,看真确了。”邸报是什么呢?是一种文书,内容主要是国家最近的朝政消息。贾雨村在邸报上看到果然如张如圭所讲的一样,他第二天就去见林如海了。
  林如海跟他说:“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贱荆”(谦称己妻)指太太,黛玉的母亲贾敏。古代女人劳动时把头发梳上去,没有钱的人用一个树枝插在头发上面,叫做荆,男子称自己太太最谦虚的说法就是“拙荆”或者“贱荆”,像爸爸叫小孩“犬子”一样。“家岳母”是林如海的岳母,也就是贾母,她非常担心林黛玉没有人可以依靠,没有人可以教育她。“小女未曾大痊”,说林黛玉在生病。在小说里,林黛玉一直在生病,病也变成一个象征,一种生命忧郁的状态。林如海这个角色在小说里出现并不多,可是从林如海讲的这几句话中,可以感觉到他是一个极有修养的人,我们也就知道林黛玉的家庭教养是怎样的了。
  贾雨村这个时候是落难的人,他想要拜托林如海。如果是今天的人情世故的话,林如海大可以摆出吹牛或者高傲的姿态,可他完全不是那样。他立刻表现出非常谦虚的态度,向对方表明,不是你来求我,其实是我正要求你。他说我们一直要报答你,因为你一直教育我的女儿,现在刚好机缘凑巧,我准备让这个小女儿去京都依靠她的外祖母,拜托你带她去。这样让人感觉反而变成林如海在求贾雨村了。这里体现了世家文化对人的体谅。一个求你的人处在难堪的状况,有教养的人绝对不能让人家难堪,几句话可以看到他对人的厚道。
  林如海说到:“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旋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家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林如海在对贾雨村说,意思是我已经帮你筹备好了,写了一封推荐信给内兄贾政,推荐你重新做官。林如海这几句话讲得非常漂亮,不让求他的人难堪,很客气。下面话锋一转,谈到费用问题。他担心贾雨村会有经济上的困难,就很周到地替对方想到,而且说,你现在带我小女儿进京,所有路上的花费、进京需要打点的礼物你都不要费心了,我都帮你准备好了。林如海这样讲话的方式就让我们看到林黛玉的家风。这种家风没有一点势利。
  贾雨村非常高兴,就“一面打恭,谢不释口,一面又问:‘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这个贾雨村到现在为止还真不是一个做官的料,人家帮他写推荐信,对方是谁他都不知道。这里也借着林如海的口讲出林黛玉要依傍的荣国府、宁国府当时的繁华及势力之大。
  令亲大人现居何职呢?我们下回分解。
  第三回 第三讲
  贾雨村夤yín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0303
  上一讲我们说到,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写了封推荐信,可贾雨村连对方是谁都不知道,问: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听了贾雨村的问话,林如海笑了,这个笑很微妙,大概是在笑贾雨村太不知道行情了。林如海说:“若论舍亲,与尊兄系同谱,乃荣公之孙。大内兄现袭一等将军之职,名赦shè,字恩侯;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否则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 这里林如海很周到地说,我的亲戚刚好跟你同谱,都姓贾,让贾雨村面子上有光。他介绍他们是荣国公的后代。一提荣国公没有人不知道的,他是开国元勋。贾赦,一等将军,等于是国家上将。过去的一等将军不一定是实职,而是说他有那个官位,在武官当中封到最高了;又特别地介绍了贾政,因为他的信是写给贾政的,说贾政虽然现在处在工部员外郎这么高的位置,但为人谦恭厚道。通常以为官做得很大、很有钱,对人会很刻薄、很势利,可贾政不是这样的人。林如海意思是说你贾雨村这么清高,我不会把你随便推荐给不对的人的。他也在表明,他来往的都是有品格的人,不是做了大官有了钱以后就给人家脸色看的那一种。这里他完全是为贾雨村着想,怕他有顾虑。贾雨村听了,才相信冷子兴跟他讲过的东西。后面自然地提到林黛玉离开父亲,去往贾府。如海乃说:“已择了正月初六日小女入都。”注意,季节出来了。《红楼梦》里的季节很重要。林黛玉一个十二岁左右的孤女,母亲去世,身体有病,她要从江南往北去投靠外祖母。过了年初六,正是白雪皑皑的季节,这极易让人产生孤单的感觉。这个季节跟林黛玉此时的心情和身世都有关系。如果是在繁花盛放的春夏,你会觉得有点不对。作者其实很注意让你感觉到那个画面是非常凄凉的。这个女孩子要跟父亲告别了,她以后再也不能见到爸爸,死在贾府了。
  林黛玉出发,一个女孩子一生的命运从此注定。
  后面讲了一点林黛玉的状况:“那女学生黛玉,身体方愈、原不忍弃父而往;无奈他外祖母致意要他去,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育,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林黛玉这个时候真是孤苦无依,爸爸到处做官带着她也不方便,才会决定让她去依靠外祖母和舅舅、舅妈,表姐、表妹,而这,可以减轻父亲的顾虑。爸爸最后讲的这些话等于是逼着林黛玉非要告别不可。
  作者用了几句话说他们怎样上船、换船。“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随了奶娘,及荣府几个老妇人,登舟而去。雨村另有一只船,带二个小童,依黛玉而行。”以前贵族的小孩子都是由奶妈带的,黛玉走的时候除了奶妈还有荣府中几个老妇人,你可以看到荣府来接这个外孙女时的气派。林如海是苏州巡盐御史,林黛玉北上大概沿着运河向北而行。按照古代的严格礼教,贾雨村并没有跟林黛玉在同一个船上,他带了两个男仆人坐另外一艘船,跟着黛玉的船,依傍而行。
  作者先讲贾雨村的事情。书中说“有日到了都中,进了神京,雨村先整了衣冠,带了小童,拿着‘宗侄’的名帖,至荣府门前投了。”贾雨村带林黛玉进京只是顺便,他真正的目的是去求官的。他穿戴非常正式,带了小童,这里贾雨村用的名帖是“宗侄”,说明他变得非常聪明了,懂得如何去做官。你到中央去,拿了一个什么镇长的名片,还不如不拿出来。他写宗侄,因为都姓贾,自称晚辈,也比较亲切。“彼时贾政已看了妹丈之书,即忙请入相会。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谈不俗,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拯溺济危,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又更不同,便竭力内中协力。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雨村辞了贾政,择日到任去了。”
  贾政已经先读到林如海的信,赶快就请贾雨村相会,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后面可以看到,要想见贾政一面有多难,林黛玉去见舅舅都没有见到。可是在这里,贾政觉得贾雨村是来求官的,是一个落难的文人,就立刻请进来相见。这种家族常常会有遗训,对落难的文人要特别以礼相待,这大概是世家文化里面一种风气。他看到这个人长得一表人才,言谈不俗,而他又特别喜欢读书人,喜欢帮助处境不好的文人,加上是林如海写的信推荐,所以贾政十分优待贾雨村,帮他在皇宫里面打点。“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轻轻”两个字用得极好,意思是根本不费力。因为贾政女儿元春是当权贵妃,为人谋一个候补复职的空缺是很轻松的。贾雨村的故事至此告一段落。
  
  第三回 第四讲
  贾雨村夤yín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0304
  贾雨村送林黛玉到了贾府,大家注意,这时焦点又一转,转到林黛玉,从黛玉的眼光来看贾府。黛玉眼里的贾府是怎样的呢?
  中国从前的房子有好多“进”,黛玉进贾府,一进、两进、三进、四进、五进,每一进都气派得不得了,这个很要紧,对林黛玉心中造成很大的影响,影响了她后来的所有行为。
  首先,她的内心是很恐惧的,投靠亲戚谈何容易?而且她本来的家比起贾家差太远了,她是个孤女,如果有妈妈在背后撑腰当然又不一样,妈妈是贾母心爱的女儿。一个孤女进了侯门,进了豪宅,心理上的威胁很大。黛玉原本极敏感,极聪明,又非常自傲。她作的菊花诗“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就显现她是个傲霜枝。
  黛玉当然骄傲,她才貌双全,一株绛珠仙草降临凡间,自有其孤高个性。
声明:本网站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