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悲歌越千年


  在浩浩汤汤的古代文学长河里,不乏光彩照人的女子形象,有代父从军的花木兰,有权倾天下的武则天,也有开宗立派的绝世才女李清照。她们以自己的卓然不群,成为后世女性的典范。然更多的,却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女性,她们,才是最无法忽视的女性群像。她们的喜怒哀乐,她们的生死爱恨,她们用尽全力努力生存的样子,最能打动人心。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收录了许多关于女性的诗歌,像《关雎》《静女》《蒹葭》……诗中的女子或美貌,或端庄,或娴淑,表达了古人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可我今天要说的,却是一个无名无姓的女子,她从《氓》中缓缓走来,腮边还残存着泪痕。
  女子敛衣坐下,目光投向不可知的远方。“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嬉皮笑脸的氓,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假借买丝来跟她搭讪。天真善良的她被氓的甜言蜜语打动,以为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不由芳心暗许。他们相谈甚欢,临别之际,她不仅“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送了一程又一程,还私下里跟他约定了婚期。
  氓走后,痴情的女子天天以泪洗面,翘首期盼着氓的迎亲花轿。意中人出现的那一刻,她不由“载笑载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女子怀着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带着自己满满的嫁妆,如愿嫁为氓妇。
  只是,幸福的开头,未必换来幸福的结局。“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女子日夜辛劳无悔付出,像所有勤劳善良的妇女一样,换来的,却是氓的薄情寡义、离心离德。氓一改先前的敦厚和谦恭,变得虚伪冷酷。他不仅“二三其德”,婚前婚后言行不一,还“至于暴矣”,对女子大打出手。“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氓的凉薄和丑恶,不明就里的娘家兄弟的讥笑,促使她反思,也促使她坚定了离去的步伐。
  不同于那些以颂扬为主题的诗歌,《氓》以批判和鞭挞为主,直面女性的悲惨命运,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它是女子给氓的“诀别词”,是先秦女子婚姻的挽歌,也是给天下女性的“醒世恒言”。她用自己的悲惨遭遇,为后世女性熬制了一碗别样的“醒酒汤”。
  
  二
  《氓》选自《诗经·卫风》,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抒情叙事诗,开创了叙事诗的先河。全诗共六节,仅二百四十字,却极其生动地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塑造了两个异常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对氓的刻画,只用了“蚩蚩”两个字,就完美地活化出他求爱时涎皮赖脸的样子,惜墨如金又精妙传神。诗中的女子没有正面出场,而是浓墨重彩于她的喜怒悲欣,通过情节的推进和发展,完成对她的描摹。
  《氓》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征,完美诠释了“赋比兴”的写作手法,为后世提供了写作范本。
  诗歌开头两节致力于“赋”,尽力铺陈他们初遇的美好。相见时青年男女的小心思,分别时女子的恋恋不舍和别后的相思都描写得很细致,这就为后面的冲突做足了铺垫。前面的铺陈越有力,越能彰显女子的单纯善良和氓的心机深重,后面的批判性就越强。
  中间两节转作“比兴”,着重抒情。以桑叶作比和起兴,抒发女子内心澎湃的情感起伏。豆蔻年华的女子一如“其叶沃若”的桑,饱满鲜嫩,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幻想,所以她才会被氓诱惑,一头扎进了情网。只是进去容易出来难,她不是薄情的氓,可以随时抽身而退,她就像贪食桑葚的斑鸠鸟,已经被爱情迷醉了。这两节比兴的运用,使诗歌跳跃跌宕,给女子的情绪一个宏阔的腾挪空间,极大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五六两节既有现实的书写,也有情感的表达,是全诗的高潮和终结。经过前面几节的气氛营造和整体蓄势,女子的情绪来到了高点,情感的喷发显得自然而然,氓负心汉的形象也至此完成。一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全诗戛然而止,短促有力,然言已尽而意无穷,掩卷而思,竟是久久不能抽离。
  遍览全诗,赋比兴三种手法交替使用,夹叙夹议,移情于景,借景言情,情景相融,感情丰沛,有一种大开大合的酣畅感。四字短语的句式,读来简洁干脆,顿挫铿锵,恰似此时女子的感情,气愤中透着果决。而第二人称的叙事方式,又使得女子的控诉更有力量,更利于情感的宣泄,更易让读者产生共情。
  诗里的叠字,以及诸如借代、顶针等修辞方法的灵活运用,无不恰到好处地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使之成为历几千年而不衰的经典。诗中的好多句子固定为成语,如今还在使用,比如“二三其德”、“夙兴夜寐”、“言笑晏晏”、“信誓旦旦”等。
  
  三
  《氓》大约创作于春秋时期,这时候,周朝的礼仪制度早已深入人心,周礼中有专门约束女性的所谓“三从”,女子成为男人的附庸,地位低下。男人可以休妻,女子却只能忍气吞声,一旦被休,她的娘家还会以之为耻。在如此恶劣的社会环境下,女子的勇敢和果决固然令人钦佩,但她离去后的命运也着实令人担忧。
  鲁迅曾有一篇很著名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在文章里,他给出了娜拉们出走的结局,“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娜拉是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作品《玩偶之家》里的人物,她“诞生”在十九世纪的欧洲,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十九世纪的西方女性,地位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娜拉们却依然难逃堕落抑或回来的结局。三千年前的卫国女子,她的结局会更好吗?
  被称为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比《氓》晚了几百近千年,但从刘兰芝的遭遇中,我们依然可以管中窥豹。刘兰芝“十七为君妇”,“昼夜勤作息”,“自言无罪过”,却仍被公婆驱逐,回到娘家后又被兄长嫌弃,一心要把她早日嫁出去,绝望的刘兰芝选择为爱情殉葬,“举身赴清池”。她的丈夫焦仲卿在听闻她的死讯后,也依约“自挂东南枝”。
  刘兰芝有着和《氓》中女子相近的处境,都不容于夫家,所不同的是,她遇到了忠于爱情的焦仲卿,却仍旧难逃双双赴死的悲剧命运。
  在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女子始终被“养在深闺”,不能抛头露面,更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像藤萝一样,依附男人而存在,就算有武则天这样的女性,终究是凤毛麟角。女子结婚就像撞大运一般,撞了好运,自然一生无忧;撞了歹运,便是悲剧的开始,被休,只是悲剧的延续。被休之后的结局不外这么几种:改嫁、委身青楼、出家、死亡,无论哪一种,对一个没有任何话语权的女子来说,都是无奈之举,都算不得好结局。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女性的抗争史。今天,女性地位早已有了质的提升,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有目共睹,无论哪个领域,女性的能力和贡献也不遑多让,国家还有专门的法律来保障女性的权益,但是,女性被圈养、被虐待的新闻还是屡见不鲜,更甚者,女性自己也甘于沉沦其中,实在令人唏嘘。
  细究起来,原因自然有很多,有社会的,也有自身的,远非三言两语能说得清,可有一点尤为紧要,那就是人们思想意识里残存的男尊女卑观念。不剔除这种根深蒂固的陈腐思想,女性难以有真正的独立。女性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识,自主自立自强,掌握命运主动权,而不是把人生寄托和依附在他人身上,毕竟,饭碗只有端在自己手里才最牢靠,也最受用。
  寻求女性独立自主的路依然曲折而漫长。愿《氓》中的女子不再悲歌,愿天下再无刘兰芝。
声明:本网站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