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水浒传》主要人物形象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下面是惠风分析的水浒传人物形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浒传的内容简介
  《水浒传》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替天行道”,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峰巅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终于葬送了起义事业。小说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小说以高俅发迹作为故事的开端,意在表明“乱自上作”,高俅是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作者还写了大批的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正是他们狼狈为奸,鱼肉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们不得不挺而走险,奋起反抗。小说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深层原因。
  (一)宋江形象分析
  宋江,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角色,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排第一位。
  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他和晁盖互通往来的事被阎婆惜发现,因此怒杀阎婆惜,逃回家隐藏。后前往清风寨投靠花荣,却在清风寨观灯时遭知寨刘高之妻陷害入狱。押送青州途中,却被燕顺等人解救。投奔梁山途中得知父亲病逝,回家奔丧却被抓住,发配江州。在江州浔阳楼题反诗被判死刑,但处决那天被梁山人马解救,投奔梁山。攻打曾头市晁盖被射死后,宋江坐上第一把交椅,后两胜童贯、三胜高俅。接受招安后,带领梁山人马攻打辽国,平定田虎、王庆、方腊。被朝廷封官后,遭蔡京、童贯、高俅陷害,被毒死,葬在蓼儿洼。
  人物外貌
  《水浒传》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中描述:“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悬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
  性格特点
  宋江的性格可以概括为孝、义、忠、智四个方面。
  孝,就是他对父兄的情感,这个在作品中深有体现。比如,宋江见北宋徽宗朝君昏臣奸,天下迟早会大乱;自己又爱跟江湖好汉结交,迟早会出事。为了不连累父亲,便让父亲去告自己忤逆。北宋法律,如果父亲告儿子忤逆,父子关系便算断绝,犯了法,也互不连坐。宋江的这种孝,真算得上是一种苦孝。
  义,特别体现在英雄义气上,宋江情商高,重视兄弟情义、英雄义气甚至到了多愁善感的地步,这一点使他轻而易举地俘获了所有梁山好汉的心,甚至意见不同的好汉们也不得不认同他的真诚的行为态度。
  忠,就是对所在国家坚定不移的信念,梁山中,李逵是反国家的,鲁智深是怀疑国家的,多数英雄则没有什么明确的国家概念,宋江则不同,他把国家放在了一个最重要的位置,所以他做了领袖,梁山的结局就只能是招安、征辽、平田虎、打王庆、打方腊。他自己的结局则只能是喝毒酒身亡。
  智,主要表现在历次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靠的是出色的智谋和出色的组织能力,如果说,出色的智谋是吴用和宋江共同具备的素质的话,那么,出色的组织能力就是宋江的专长。
  孝、义、忠、智这四个方面支撑了宋江的思想大厦,宋江就是靠着这四种品质成就他的事业的。当然,宋江的局限性也在这四个字中暴露无遗。宋江的临事而惧、爱才如命、兄弟情长等性格在文中尤其有非常多的细节表现。
  人物经历
  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生辰纲”事发后,宋江假意答应,私传讯息,使晁盖等人脱险。晁盖上梁山后,为报宋江之恩,派刘唐携礼物到郓城县答谢,宋江推辞不成,只好留下书信和一条黄金,不料被阎婆惜发现,并以此要挟,宋江无奈之下,怒杀阎婆惜。
  宋江题反诗
  宋江杀人后,逃回家隐藏起来,后得好友朱仝等人私放,与弟弟宋清一起到了柴进庄,在这里与武松结为了异姓兄弟,后投奔孔家庄。
  一天,孔家庄抓到一个人,即已经变装为行者的武松,宋江连忙救下,互相讲了近况并澄清了误会后,武松去了二龙山,而宋江决定前往清风寨投靠花荣,并于清风山结识燕顺、王英、郑天寿三位山寨头领,又救了清风寨知寨刘高的夫人。
  一天,宋江在清风寨观灯时遭知寨刘高之妻陷害入狱,花荣相救,但宋江还是被镇三山黄信用计抓捕,黄信与刘高决定把宋江押送到青州。途中却被燕顺、王英、郑天寿三人劫走了宋江,杀死了刘高。
  黄信的师父秦明性急想给徒弟报仇,结果被擒,于是宋江用计让秦明、黄信都入伙上山。宋江提议弃了清风寨投奔梁山,于路在对影山劝收吕方、郭盛,不期路遇石勇得宋江家书,原来是宋父为了骗宋江回家写书称自己已病逝。于是宋江独自回家奔丧,不料被擒,发配江州。
  宋江在发配途中被梁山人马所救,但宋江不愿落草,于是吴用向宋江介绍了在江州的相识戴宗。去江州途中,又认识了穆弘、穆春,等人。到达江州后,宋江广施人情,又结交了戴宗与李逵。
  一次宋江病愈,想找好友们喝酒却不得,因此闷闷不乐,加上酒醉,在墙上写了一首反诗,被黄文炳看到并告发,将宋江抓捕,戴宗也因吴用的假书信计谋被识破而被捕,在二人行刑将要被处决那天,梁山、揭阳两路人马齐聚,劫走了宋江。二十九人在白龙庙英雄小聚义。杀害黄文炳后,三路人马决定起程一起上梁山,途中宋江又收伏了欧鹏、蒋敬、马麟、陶宗旺四位好汉。
  宋江受三卷天书
  宋江上山后,坐了第二把交椅,为晁盖之后。后因担心父亲与弟弟受牵连,不顾众人反对亲自下山接父弟上山,被埋伏已久的官军追捕。宋江躲进破庙,见到了九天玄女,得知自己星宿下凡,并从九天玄女手中得到了三卷天书。梦醒后,梁山人马及时赶到杀退官军,救走宋江一家。
  之后每次晁盖要下山讨伐敌人,宋江便以晁盖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为由让晁盖留在山上,自己领梁山人马出征,先后取得三打祝家庄,攻打高唐州,大破连环马,攻打青州,大闹华州的胜利,在梁山遂渐威望增加。
  晁盖在攻打曾头市时,被史文恭毒箭射死,宋江率领人马攻破曾头市为晁盖报仇,而后又与卢俊义分别攻打东平府和东昌府,最终成为梁山之主。后来,梁山主事厅由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头目增长到了一百单八将,又相继两胜童贯、三胜高俅以及天下八方十位节度使,并活捉高俅,梁山事业也发展到了鼎盛。
  面对梁山义军越战越勇的形势,朝廷改变策略,派人安抚。于是,梁山全体接受招安,改编为赵宋王朝的军队。受招安后的宋江把忠义堂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为“顺天护国”。
  梁山泊义军接受招安后,正遇辽兵侵犯,宋江受诏破辽。于是大军北进,攻下檀州、蓟州、霸州、幽州,兵围燕京,辽主请罪投降。宋江班师回国,遵照徽宗旨意,将所夺州县仍退还给了辽邦。
  破辽成功后,宋江等梁山军又奉旨平定了河北田虎。在平定田虎的过程,宋江又收服乔道清、马灵、琼英、孙安、卞祥、山士奇、唐斌、文仲容、崔埜、金鼎、黄钺、梅玉、金祯、毕胜、潘迅、杨芳、冯升、胡迈、叶清19员河北降将。
  平定田虎后,又奉旨出征淮西王庆。出征王庆之战十分惨烈,19员河北降将中,文仲容、崔埜、金鼎、黄钺、山士奇、卞祥、唐斌、梅玉、金祯、毕捷、潘迅、杨芳、冯升、胡迈14人阵亡。战斗结束后,孙安病故,乔道清和马灵退役。琼英既怀孕又染病,叶清照料,最后叶清也病故。
  宋江之死
  皇帝又下诏令宋江去平定江南方腊。在平定方腊军的过程中,义军损失惨重,虽然最后擒获了方腊,但却阵亡59条好汉。在丹徒县,杨志病故。在杭州,张横、穆弘、孔明、朱贵、白胜、朱富因为瘟疫病故。回军途中,在杭州,鲁智深坐化,残废的武松不愿回京,就在这里出了家。林冲因为风瘫病故,杨雄因为背疽病病故,时迁因为搅肠痧病故。燕青又悄然离去。在苏州,李俊、童威、童猛又离去。等到大军回京驻扎陈桥驿时,只剩下27名头领。
  蔡京、童贯、高俅等人待宋江等封官之后,用慢性毒药掺入御酒赐予宋江,宋江喝下后得知是毒酒,便叫来李逵也喝下毒酒,一同赴死。两人死后,宋江给吴用和花荣托梦,两人在宋江坟墓旁的树上自缢。此后,宿元景上书请求厚葬与宋江等人,葬于蓼儿洼。
  人物来源
  《水浒传》里的宋江有其历史原型,历史上的宋江,生卒年月不详,但根据记载,宋江是淮南盗,手下有三十六个头领,曾在北方特别是山东境内纵横,数万官军无法将他剿灭,曾发动宋江起义。他投降朝廷则有两种说法:一是皇帝接受侯蒙建议招降了他;二是是他被张叔夜打败投降。宋江被招安后,参加了征方腊。宋江的故事在民间演化成传说、戏剧舞台演出等,后由施耐庵、罗贯中对其故事整理加工,塑造出文学形象。
  (二)林冲形象分析
  《水浒传》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生活的依据,而且能够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他的性格要产生变化。《水浒传》写林冲的性格转变,写得非常出色,有根有据。他为什么要变化?什么时候变化?都是从生活出发,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
  《水浒传》中,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一般的小说,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写一个正面人物,往往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忍”之一:
  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了。“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林冲与鲁智深此时的比较: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忍”之二:
  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林冲得知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也就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应该找高衙内,这里大概有两个意思。第一,还是怕高衙内,不敢惹他。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第二,这是写林冲重义。就是说陆谦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忍”之三:
  林冲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还是忍辱负重。小说这里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照样来。所以这些地方,一方面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另一方面,引起读者对于罪恶势力的更加憎恨。
  “忍”之四:
  刺配沧州,有一个情节:押监他的两个差人董超、薛霸,一路上虐待他,用烫水让他洗脚,连读者都不能忍了,他还是“忍”,后来走到野猪林,就是董超、薛霸受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候了,而林冲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武松到飞云浦就已想到差人要杀他),你要捆就捆吧。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鲁智深救下了他,要杀两个公人,林冲极力阻挡。这时他还是忍,不想反抗
声明:本网站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