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心声,文化传承


  三天前,我收到1956年10月同在重庆炮校毕业的老乡战友戴从生之女戴军刚出版的佳作《心谣》,因曾听说此书的轰动效应、非凡影响,故而倍加关注,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即刻浏览,以释情怀。读罢280页,20余万字,让我惊讶了,被深深地打动了。书中写的是我故乡——宜兴市,之前称为阳羡县的古老文化民谣的再现,曲曲折折的那事那情那景,塞满了我的脑袋,并勾起了对往昔的记忆,翻来覆去,挥之不去,赞叹不已!
  《心谣》是江苏省作协重点扶持的文学作品,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国家一级作家、著名文学评论家、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作序。此书一经上市就成热销,好评如潮。我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又是书中情景的过来人,出生在阳羡,生活17年后从军离乡,对书中所描述的乡音乡情乡景乡愁,以至于民谣,都有所记忆,故而读来分外亲切随和,说的好像就是我身边的人和事,极易入心入脑,颇有感慨。如何评论?我难以把握分寸,怕评不到位,只能就作品的结构、内容、编撰、影响力等方面,谈点印象,抒发感怀。
  结构的独特性。翻书首先看目录,《心谣》映入眼帘就感目录独特,别出心裁,别有洞天。将所要阐述的民谣,分类按序插入一年24个相应的有关节气中,如谷雨、立夏、夏至、小暑、大暑、白露、秋分、霜降、立冬、冬至、春分,楔子•谷雨,首先展露文章主角、关键人物,引出民谣话题。这就预先给读者一个循序渐进的视角定位,让你定心定神地循循善诱地搭界入境,走进民谣殿堂,舒缓展望,迸发心灵的震荡。要是按照一般的编排,会依照所要反映的民谣,归类排列,而后逐个展开。如果那样,就会呆板失色平庸,缺乏灵动了。所以,我以为作者在全书的结构上,是费了脑子、做足了功课的。不拘一格的架构,必然顺风顺水,水到渠成,恰当准确,新鲜新颖。
  内容的可读性。民谣,来自民间,它紧贴着民众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人生百态,凝聚着人们的性情智慧、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蕴含着生产劳动、日常生活情愫,同时承载着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修养。怎么把这些丰硕的内涵要素、本质特征,恰如其分地反映出来,给予清晰诠释,又形象生动地表白,易被大众所接纳、消化呢?这是著书立说的关键。一般情况下,会以说理的方式,逐条地表达诠释,能够说明问题即可。然而,作者戴军却不如此。她以文学的故事性质,搬出众多民谣研究者、精通者、爱好者来,以他们的生活情趣、志向爱好、人生追求、爱情经历等等为珠子、情结,以民谣为红线,串联起跌宕起伏的叙事说理,恰到好处的领悟、挖掘、组合,表现一个个民谣歌赋的内涵,揭示其本质真谛,反映出风土人情、情感纠葛,并赋予一个完满理想的结局。
  我从中清晰看到了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文字功底、丰富的文学修养、高超的写作技巧,不得不佩服这位文学硕士、主任记者、中国作协会员、无锡市作协副主席、宜兴市作协主席的厚积薄发,妙笔生花。以文载道,以虚带实,以实掩虚,打通虚构与非虚构之间的隔膜,真情实感地、合情合理地以个体记忆再现年代已久、几乎失传的民谣习得与意外收益;以平常人的见识表达非寻常的民间风情,并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平台、乡村习俗的发展特色、对文明美好的追求,不落俗套、淋漓尽致地表达新时代新农村人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幸福生活的憧憬,重返乡村热热闹闹的高雅趣味、充满正能量的气概,以及丰沛的精神生活场景。
  我看着想着,深深地被各种人物、多种境遇、人生遭际所感动感慨,亦悲亦喜,悲喜交加,激荡心灵,不时地叫好叫绝,忍俊不禁,叹为观止,被作者的创作情感和文字驾驭能力所折服。淳朴的文风,细腻的描绘,言简意赅的叙谈,宜兴方言的精当,使文章增色灵动,极富感染力。
  一部作品的哲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乃是作品成功的根基与生命。《心谣》已然直达三性,是作者对民谣的专注、专心、热爱、执着、追随的赤诚之心的结晶,是花了心血造就的,是心声的表达流畅所致。
  编撰的严谨性。通读全篇,洋洋洒洒,几十个民谣,几十个人物,几十个故事,编排得体,表达精当,没见瑕疵,即使文字的运用,亦是准确无误的。作者赠书在扉页上写着让我“雅正”。为不负期望,我倒是真想挑点毛病,于是认真细致阅读,但就是没找出明显的纰漏,连个错别字也没找着,这在“无错不成书”的当今,达到如此精准,确实不易。说起经历,我曾校过亿万余字书稿,也曾编校过几十部达几千万字的书,平时看书读报还有捉错的嗜好,即使如此,自己出版的几部文集,事后再看或文友阅览,也还发现有一些错处,但就是没捉出《心谣》的差错,这让我佩服出版人、编辑者的严肃性、谨慎度,难能可贵,经典就有经典的标准。
  嗷,上面的话说得似乎太满了,我写罢再细看,真还是找到了一点儿应予商榷之处:第227页两处标明为《思郎歌》,而230页则出现“和《思情郎》的一波三折不同”。这里应该是指前面的《思郎歌》,而非《思情郎》。“思郎”与“思情郎”虽无本质的区别,但既是用书引号表达,应该一致为妥。愚还以为,“思郎”明指思念“丈夫郎君”;而“思情郎”还有指思念未婚的意中人、心上人或恋人之意。严格说两者似有程度之别。
  影响的示范性。一部书的出版,必然引起一定程度和范围的反响,高质量的书影响就更大更广。《心谣》的出版一下就入围了2022年12月中国文学好书榜。“好书榜”是由中国出版协会文学艺术出版工作委员会下属的50余家专业文学出版机构联合推荐的,每月精选出最新文学好书15本,定期权威推荐。《心谣》为什么能列入其中?我认为,不只是书写得生动感人,夺人眼目,具有渗透力与感染力,给人以可感可信的视觉观照、精神享受,不亚于一部光彩照人、振奋人心的电影电视剧,启迪心智,难以忘怀,久久在心中荡漾等因素外,它还有个影响度、示范性,起着榜样的引领作用所致。
  在多种媒体茂盛、影视频道如潮的新时代,能窥见出几乎被人遗忘的先辈们丰富生动的文化底蕴、思维深邃的民间艺术瑰宝,会使人思想焕然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发出由衷的慨叹,会说“久违了”的那就是——民谣,我们难以割舍的乡情乡音乡思乡愁!
  作者对民谣,通过大量深入慎密的田野调查,进行深刻的文学观照,给以绵密雅致的栩栩如生的诉说,以文学的审美方式,串联与诠释了民谣的雅趣意蕴以及江南人间万象、智慧、信仰与人生体验,让那些行将消沉、淹没的世道人心在一个个动人故事中得以复活,再次泛起激情的浪花!
  啊!高山流水、平湖泛浪,这就是历史的再现,基因的激活,文化的传承。这足可给众多资深学者、文史专家、文化名人,一个不小的提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学文功博大精深,绝不能忘记老祖宗创造的文学精粹、丰硕成就。
  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现代文人作家们有责任有使命有义务,大力挖掘、广泛激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和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历史与现实、故乡与乡愁、个体与时代,是一脉相承、须臾不可分割的,只有以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思,去救赎、开采历史的珍宝,与时代相融,才能焕发新的活力,有所创造、大有作为,获得人民大众的赞赏,在文学文化上作出应有的贡献。《心谣》就是范例与榜样!
  
  (2023年1月17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7岁休干)
  
声明:本网站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
上一篇:回眸
下一篇:追寻外公的人生足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