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孤儿》感悟


  《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的第一部社会批判小说。一方面是把读者引入了一个贫困、压迫和死亡的世界。济贫院那些面黄饥瘦、饥肠辘辘的孩子们所遭受的压迫,来自于济贫院董事会,尤其那个“穿白背心的胖绅士”是操纵政府机构、压迫制度的代表。至于那些拿着俸禄的牧师助理邦布尔和女总管等则是其代理人,替其维持道德和现存的秩序。小说主人公奥利弗·特威斯特的母亲生下他还没顾上看一眼就撒手人寰,离他而去。他就成了教区的孩子,济贫院的孤儿。在济贫院,孩子们个个几乎要饿到“人吃人”的地步。在这里我们见识了“育婴”农场、令人毛骨悚然的棺材铺、污秽的贼窝、泥泞的伦敦街头小巷墨黑的泰晤士河水、高大阴森恐怖的绞刑架、漫天大雾、发出恶臭的垃圾堆,以及教堂、监狱等建筑物。另一方面把读者引入一个富裕、善良和谐的世界。与前面的济贫院、棺材铺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布朗洛和梅利太太则是伦敦中产阶级的代表。列宁在参观过资本主义的堡垒伦敦、见过了繁华的西区和贫穷的东区时曾发出“简直是两个国度”的感慨。耿更斯既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就是他为本小说作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圆满结局安排,难怪后人讲耿更斯奉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该小说曾多次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及舞台剧。
  《雾都孤儿》的作者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作者耿更斯在八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父亲负债入狱,他12岁进鞋油厂当童工,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了14部小说。马克思将他和萨克雷、夏洛蒂、盖斯凯尔夫人一起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马克思称赞“耿更斯在自己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雾都孤儿》写于《济贫法》通过之时。英国正经历一场转变,从一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向城市和工业国家的转变过程。允许穷人依赖接受公共援助,却要求他们进行必要的劳动。为了阻止穷人依赖公共援助,逼迫他们忍受难以想象的痛苦。因为贫民院的救援声名狼藉,许多穷人宁死也不寻求公共援助。因此来说,《济贫法》没有提高穷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却对最无助和无奈的下层阶级施以惩罚。
  《雾都孤儿》这部小说内容讲述了奥利弗在孤儿院挣扎了9年,又被牧师助理邦布尔卖给殡仪员索尔贝里当学徒,不仅睡在棺材部,吃的是猪狗食,还要忍受难以忍受的饥饿、贫困和侮辱,迫使奥利弗逃到伦敦,又被迫无奈当了扒手。他曾被富有的布朗洛先生收留,不幸让小扒手发现又入贼窝。善良的女扒手南希为了营救奥利弗,不顾贼头的监视和威胁,向罗斯·梅利小姐报信,偷听了贼头费金和蒙克斯两人的秘密谈话,从谈话的内容得知蒙克斯和费金之间有个秘密交易,找到奥利弗如果能把他变成一个贼,费金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赏钱。能证明奥利弗仅有的身份证据已经被沉入河底,而从他母亲那里拿到证据的那个老丑妇正在棺材里腐烂,说虽然已经安然地得到了奥利弗的钱,但他最终目的是通过迫使奥利弗蹲遍伦敦的每一座监狱,等费金从他身上赚一大笔钱之后,再易如反掌地设法让他犯上死罪,然后打发他上绞刑架,从而挫败他父亲在遗嘱中所夸下的海口。同时也得知蒙克斯的弟弟就是奥利弗。南希由于告密被费金所派出的人跟踪,赛克斯从费金手下跟踪的人口中得知详情,残酷地杀害了南希,警察随即围剿了贼窝。奥利弗终于得以与亲人团聚。作者在创作上爱憎分明,充分地体现了其形象生动的故事特点。他笔下的人物富有鲜明的个性,在整个作品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在这本小说中,奥利弗、南希、罗斯小姐都是善良的代表,他们都出生于苦难之中,在黑暗和充满罪恶的环境中成长,但在他们的心中始终保持着一片纯洁的天地,一颗善良的心,种种磨难并没有使他们堕落,反而更显示出他们出淤泥而不染的光彩夺目的晶莹品质。最终,邪不胜正,虽然南希遇难,但正是她的死所召唤出来惊天动地的社会正义力量,也正是她在冥冥中的在天之灵,注定了邪恶势力的代表——费金团伙的灭顶之灾。因此在小说中,南希的精神得到了升华,奥利弗则得到了典型意义上的善报。而恶人的代表——费金、蒙克斯、邦布尔、赛克斯无不一一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我们每个人从来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和生活环境,但至少能为改变命运而努力学习、奋起抗争。不要总是抱怨生活给了我们什么,而要多思考我们能为改变现状做些什么。少一些抱怨和悲观,多一些坚守和适当的改变,生活才会按照理想中的轨迹一步步推进。
  狄更斯对主人公奥利弗的形象塑造表现出明显的童话色彩。小奥利弗从小生活在济贫院,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他身上却丝毫没有一点恶习,相反具有善良的美德和良好的教养,即使身处贼窝他都能做到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在现实主义小说中,环境作用下的人物性格发展史就是故事情节,小说想要多少机遇巧合便可以制造多少机遇巧合。奥利弗第一次和小偷蒙骗者、查利·贝茨上街行窃,被偷的对象是他亡父生前的好友布朗洛。而第二次在盗贼赛克斯的威逼下翻窗入室盗窃,被偷的对象是他的亲姨妈罗斯·梅利小姐家。这在情节推理上有点不合逻辑,然而耿更斯的作品在具体细节描写中充满激情,在阅读时能让读者心跳加速,不得不对故事情节信以为真,这就是耿更斯写作的艺术魅力所在。而小说中资产阶级形象塑造更是充满幻想。仁爱的布朗洛先生、梅利太太和有着天使般面容和心灵的罗斯小姐,他们用慷慨博大的爱拯救水深火热中的奥利弗,让身处险境的小孤儿一次次转危为安。这里根本看不到资产阶级的自私与贪婪,有的只是贫苦孤儿的救世主,把人类美德镶于一身的完美人物。
  耿更斯成功塑造了费金这个人物形象。人物一出场,作者通过惟妙惟肖的形象描写“一位年迈、猥琐、骨瘦如柴手里拿着烤叉、长着恶棍似的模样和令人厌恶的面孔被乱蓬蓬的红发遮蔽着。身穿一件油腻腻的法兰绒长袍,颈前裸露着,”犹太老头形象跃然纸上。“油光可鉴的长衫”、“龇牙咧嘴的怪笑”这显然不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者,而是典型的恶人形象,一脸凶相,肮脏龌龊。接下来费金就开始给小奥利弗传授偷盗技巧,试图把他培养成出色的扒手。在这里书中写道,“将毒汁一滴一滴注入奥利弗的灵魂,要把它染黑,让它永远不再回复原色”。他还教唆手下的这些孩子,让他们去行窃,犯罪以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他自己却在干着坐地分赃、私藏小金库的罪恶勾当。显然费金的行径是邪恶的、无人道的。即使在盗贼团伙中费金也是十足的恶人,当孩子在街上出事奥利弗被抓时,费金大发雷霆、气势汹汹、甚至拳脚相加。直到最后被抓,他还幻想着让前去探视的奥利弗救他出去,丝毫没有悔过的意思。作为小说中恶势力的代表,费金可以说是最龌龊、最令人厌恶和仇恨的。作者狄更斯描写他从外貌到内心,从居住环境到生存方式,刻画了贪婪的守财奴,阴险狡诈的无耻小人。可是即便是这样一个坏人,在孩子们的眼里,他却是和蔼可亲的老翁,照顾着这些流浪儿的生活起居,贼窝里甚至因为他的出现而充满欢笑声,所以可以说费金是既可恶但又带点温情的人。
  人性里最大的愚蠢,就是无条件无底线的善良。我们接受的教育,我们的父母、老师总是教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可是面对善良我们应该有所区别对待。并不是对所有人都要善良,对坏人歹徒善良,无疑是一种纵容,是对自我的一种残忍。
  南希作为作品中的关键人物,她渴望回到光明的生活,但却被现实所困。南希的矛盾心理是小说的一大重要亮点,这样的矛盾交织的心理也是成就她性格的另一原因,也是她逃脱不了悲惨命运的重要原因。虽然她不是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但是狄更斯对他的塑造极为成功,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通过对南希语言和性格上的描写,作者向观众展示出一个游荡在善与恶之间的矛盾人物,她性格上的双重性也使得这个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她是一个心地善良、勇敢机智、敢爱敢恨的女子。当奥利弗在盗贼团伙受到百般折磨的时候,南希勇敢的站出来,用自己的行动保护了奥利弗,并大声地扬言:这里的人谁敢再欺负折磨奥利弗,我就和谁拼命;当费金和蒙克斯密谋怎样对付受尽折磨的奥利弗的时候,南希刻意假装喝醉了酒,倒在一旁认真地偷听他们的秘密。找到机会,悄悄地从护壁板上过去,以最快的速度将这消息送出去;南希对神圣的爱情看得比未来、名誉、甚至生命都还重要的人,虽然他的情人赛克斯对他很残暴无情,根本不把她当回事。然而南希无论需要忍受多大的痛苦与虐待,即使是生命的凋零,她都希望自己可以回到赛克斯的身边。后来,为了救奥利弗,她选择了背叛,也许在她内心深处还是有那么一丝侥幸,希望赛克斯能够看在他们往日的感情上给她一条生路。可是赛克斯却因为她的背叛,而将深爱着他的南希残酷无情地杀害了。人最关键时刻要懂得自救与取舍,如果南希当初愿意接收罗斯小姐和布朗洛先生的好意安排的话,她有机会摆脱不耻的生活,重新开启一段崭新的人生。
  《雾都孤儿》结局由悲到喜、善恶有报。奥利弗虽饱受磨难和屈辱,可不管身处何处,他总是善良宽容、忠诚仁爱,保持纯良的天性和向善的灵魂。最终苦尽甘来得到幸福。善良美丽的罗斯·弗莱明小姐也冲破了身份阶级观念与哈里·梅利幸福的结合。对于小说中的恶人们,作者则一一给他们安排了悲惨的下场:贼首费金受到了正义的审判,上了绞刑架;赛克斯在逃窜中失足被绳子勒死。小偷蒙骗者为了偷盗一个鼻烟壶而被法院判刑终身流放;蒙克斯劣性难改,持家产挥霍殆尽,最终锒铛入狱死在牢中;教区干事邦布尔则被革去职务,贫困潦倒,在济贫院里度过余生。尽管这样的故事结局已经远远地脱离了现实生活,虽然是作者的美好愿望,可是它却达到了抑恶扬善,教育人的目的。
声明:本网站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