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 的情绪,我为什么永远无法感同身受?

  朋友新开了个店,邀请我和芳去坐坐。

  吃饭的时候,她忍不住抱怨:“我们的产品这么好,可是客户们来体验之后,还是不信任,你说现在的人怎么了?是不是脑筋太固化了,我们的产品可是无懈可击的呀。”

  我反问:“人家为什么要相信你呢?既然很多人不相信你的产品,我们为什么不调整思路,把如何提高客户的信任度作为一个努力方向呢?”

  这句话让这个一直很努力的朋友很不舒服,她那抿着的嘴唇,翻着的白眼,不屑的笑容,让我瞬间就后悔了。我在心里告诉自己:“为什么要说呢?明知道她是一个很自负的人,你却还是要说,这不是自己找不舒服吗?”

  回来的车上,朋友芳也跟我分享了一件事情。那次,她感冒了,嗓子肿着,什么都不想吃。丈夫主动到厨房做饭,这让她特别感动。可是当饭做熟的时候,芳的心情一下子沉下去了,丈夫哪是给她做饭呀,全是油腻食品,让她看了都没有食欲。芳一口都没吃,一脸的不高兴,而丈夫也很委屈。

  这就是“心理化”水平不高的典型例子。“心理化”是指用“心”去理解自己、他人、社会行为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理解自己或他人的思维方式,并根据这种方式做出适当调整的人,是一个“心理化”水平很高的人,而不管在什么场合,对别人的需求不管不顾,只是期待着别人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做出调整的人,一定是一个“心理化”水平很低的人。

  我和那位朋友不是很熟,她只是邀请我们去聊天,而我却不合时宜地给对方提建议,也难怪这位朋友不高兴;芳的老公,想表达自己的爱心,却忽视了芳只想吃清淡食品的需求,也难怪芳的一片感动付之东流。

  Ta 的情绪,我为什么永远无法感同身受?

  “我想要一个苹果,你却给我一筐梨”,是对一个人“心理化”水平低最通俗的解释。

“心理化”水平太低,是一种人格障碍

  我的一位女性来访者丽,因为恋爱烦恼而来咨询。她的男友在外人眼中是很优秀的,长得帅气,温文尔雅。然而,在她们相处的过程中,丽发现男友太自以为是了,他总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别人,如果别人不按照他的期待来做事情,他就会很生气,就觉得别人对不起他。丽的男友还特别自恋,没有反思能力,不管什么事情,他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丽觉得和这样的男人在一起很辛苦,便提出了分手。可是男友却用死亡来威胁他,软磨硬泡,蹲点守候,还做一些自认为很浪漫却只会给丽带来困扰的事情。这些行为让丽觉到很害怕,这更坚定了她分手的决心。

  周围的人都责怪丽,认为她不通情达理,认为这样痴情的男子多好呀。渐渐地丽变得易怒,浑身充满了戾气,也感到很孤独。她甚至都搞不明白,到底是自己错了还是男友错了。

  丽的男友就是一个“心理化”水平极低的人。当一个人的心理化水平很低,不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来理解问题的时候,这往往是一种人格障碍。而对于人格障碍患者,如果他自己没有改变的欲望,各种治疗效果是难以奏效的。我建议丽带她的男友做一下人格障碍测评,不久之后,收到回复,他的男友具有典型的“偏执型人格障碍”特征。

你的“心理化”水平高吗?

  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人可能没有这么严重的障碍特征,但是,很多事情的处理方式上,都能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化”水平的高低。妈妈带五六岁的女儿去买衣服,孩子喜欢活泼艳丽的,可妈妈却觉得太花哨,不好看,就买自己喜欢的衣服让孩子穿上。丈夫上班回来,已经很累了,妻子却非要拉着丈夫去逛街,遭到拒绝后,妻子就认为丈夫不爱自己了。这些事情看似是小事,反映的却是一个人的“心理化”水平。一个能从别人的角度来理解问题的人,一定是一个“心理化”水平很高的人,一个心理化水平很高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和别人相处起来很舒服的人。

  Ta 的情绪,我为什么永远无法感同身受?

  发展心理学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心理理论”,是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的行为作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简单说,心理理论就是一种对心理意图推测和理解的能力。研究发现,儿童在两岁左右的时候,就有了对心理意图的理解,至少是对自己心理意图的理解。随着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他们也逐渐能理解别人的心理意图。例如,当一个孩子不小心碰掉另一个孩子的图画册时,图画册的小主人会知道对方不是故意的,因而一般不会表现出生气的情绪。

  一个小孩子就已经能理解别人的心理意图,我们大人是不是应该更能从别人的角度来理解问题,从而做出正确的行为呢?不见得。相信看过《大话西游》的人,一定会对师傅唐僧印象深刻。那个絮絮叨叨的唐僧,让身边的妖怪们痛苦到自杀。乍看起来,这个情节引人发笑,可是你有没有觉得,我们从这个师傅的身上好像看到了母亲的影子?那些絮絮叨叨的妈妈们,很多时候根本不会照顾到别人的感受。这些妈妈们的“心理化”水平,是不是处在一个极低的状态呢?

  怎么才能提高我们的“心理化”水平呢?

  苏格兰心理学家肯尼思.克雷克在1943年提出“心智模式”这个词,意思是根深蒂固存在于人们心中,影响人们如何理解世界(包括我们自己、他人、组织和整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诸多假设、成见、逻辑、规则、甚至图像、印象等。提高我们的“心理化”水平,就是要改变我们不良的心智模式。

  1.自省与反思

  自省是改变心智模式的核心方法。当与别人的关系处理得不顺畅时,这时候需要我们自省。通过自省,我们会发现交往中的一些不良的模式,这也会让我们以更开放的心灵接纳不同的意见。

  2.学习

  我们很容易发现,身边有一些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强,总能灵活地处理各种问题。这些人的心智模式是成熟的。通过观察他们身上的人际交往模式,我们就会学习到新的思考逻辑,掌握更多的规则,修正自己的价值导向。

  3.换位思考

  心智模式的最终的目标就是能形成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当我们能够换位思考时,我们就已经化“被动”为“主动”,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了,我们的“心理化”水平也就慢慢提高了。

  我国有句古话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思是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认知心理学家瓦瑞拉也认为:人的认知并不是一个简单被动反映客观事实的过程,而是我们经验世界创造的主动过程。提高认知能力,优化我们的心智模式,是提高自己的“心理化”水平的重要保障。而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与练习。

  想提高你的“心理化”水平吗?来吧,从优化我们的心智模式开始吧。

声明:本网站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