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味浓浓的古镇(散文)

窗外春雨潇潇,大致下了一夜雨了吧,此刻正月未过,空气带着料峭的春寒。
  细想那个春节,年味如一杯清水,淡淡的照见影子,宛如这个风浪不大的人生,适合一杯清茶,一本旧书,于细雨的窗前慢慢品读匆匆的流年,适合怀念远方一株开花的树、一个朦胧的背影。
  带着这样的心情,我远足而来,漫步于赤坎古镇。
  风景改变不大,依旧是这桥,这临江的民国房子,西洋风格,像一队穿戴曾经时髦的老帅哥,只是余下的沧桑容颜,默默静对花开花落和四方游人的喧哗。
  我把汽车停在桥之南,杨柳依依,潭江河一江春水向东流,流不尽侨乡的荣华富贵。
  
  一
  赤坎曾是开平的旧县城,面积六十平方公里,本镇人口不足五万,海外华侨和港澳台人士却有十万之众。
  从前交通不发达,赤坎的百姓出行以水渡为主。最早的水渡,文字记载的是康熙年间,一叶扁舟,连结两岸,有了一个很特别的名字“水龟渡”。“水龟”通“水鬼”,这名词令人毛骨悚然!当年的古渡,茫茫大水,多少舟子载着客人一去不归!留下悲伤的记忆在白云青山之间,每到清明时节,到渡口烧香烧纸祭拜的死者的亲人三五成群,香烟缭绕,哭泣声声,天上乌云沉沉,实在令人不忍驻足观看。
  到了民国三年,跑长途运输的木帆船换上了电轮船,当地人将这种船称为“蓝烟囱”。每艘电轮船有五
  六十个座位,在河流上乘风破浪,蔚为壮观。
  有了长途的轮船,为当地游子奔赴世界提供了方便,有的远渡重洋,成为著名的华侨。有的读书报国,成为近代史名堂响亮的人物。
  生于1868年的赤坎人司徒美堂,旅美侨领,中国致公党创始人。1882年3月赴美谋生,加入“洪门致公堂”。富兰克林•罗斯福任总统前,在该堂当法律顾问。1904年,孙中山赴美活动,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其后,司徒美堂多次发动筹款,支持国内的革命。为支持抗日,司徒美堂发起成立“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1948年,司徒美堂公开声明拥护中国共产党及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组建人民民主政府的主张。1949年10月1日赴北京天安门城楼参加新中国开国大典。1955年,司徒美堂病逝于北京。
  生于1911年的司徒璧如,和冯如一起设计和制造了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架飞机。他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担任飞行队长。
  生于1912年的沙飞,原名司徒传,新华社第一任摄影负责人,中国摄影史上首先提出"摄影武器论"的人。抗日战争时期经常活跃在第一线,拍下了《聂荣臻与日本小女孩》、《鲁迅的最后时刻》、《白求恩在做手术》等许多珍贵历史照片。他的弟弟司徒彤,曾任番禺文化局局长。著有作品《禺山秋耕集》。并主编《番禺县志》。1947年1月孤身一人离家,来到番禺从事革命工作,此后便在番禺安家落户,直到去世。他说:“番禺这块沃土,哺育了我的成长,在我的心灵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他出版《禺山秋耕集》,是“目的在于表达我对番禺的深情挚爱,献给我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番禺和我热爱的番禺人民。”司徒彤在《忆长兄沙飞》这篇文章中,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哥哥对他的激励和教诲。他写道:“长兄沙飞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是很深的,他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使我后来也走上了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的道路。”
  革命烈士邓一飞,“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在中山大学下乡抗日宣传队带领下,发动全校师生示威游行,声援北平爱国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42年12月14日,在反"扫荡"的战斗中,所在连队被日军重重包围,为掩护战友突围,英勇冲向敌群,拉响手榴弹,与扑来的日军同归于尽。
  
  二
  赤坎建筑群的诞生,始于民国十七年(1928)。下埠的司徒氏家族召开了第一次“司徒氏民族大会”,决定改造旧墟,建设新街铺,修筑河堤。经过改造的旧墟铺位和新建的街铺,统一以拈阄方式公开招标,即时开阄,以价高者得之,同价者先开先得。对获得铺地的中标人,规定一周内交齐地价银,一年内务必完成铺位楼房建筑,否则收回铺地另行投标。建成后的骑楼建筑是赤坎镇的一大特色,全镇共有三公里、约六百座骑楼,当中尤以堤西路一带最壮观,构造也极讲究,几乎一楼一顶,各式的西洋屋顶壁面后是传统中式“金”字型瓦顶,巴洛克风格的屋顶装饰,镶嵌了彩玻璃木窗,石雕精美的小台,淡黄、暗红的外墙。
  赤坎镇的骑楼连绵成一片,在小镇中夹道林立,堤西路、堤东路、中华路、牛圩路等几个路段几乎都由骑楼组成。册内的骑楼有近600座,即便以每座宽5米计,骑楼街的总长度也接近3公里。骑楼通常有四五十米长、3层楼高。沿堤西路向内,中华路等路段的骑楼楼顶装饰逐渐简单,而到了内街牛圩路,骑楼几乎都降为两层,楼顶的装饰也是草草了事。在骑楼街的精华区堤边街道,偶尔有碉楼和西式风格的钟楼夹杂骑楼群间。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入侵赤坎,民生凋敝。商人为了保命,不敢前来做生意,经济一落千丈。
  抗战胜利后,赤坎恢复了繁荣,交通迅速恢复,电讯畅通,侨汇源源而来,华侨纷纷回乡探亲,镇内各商号相继复业,洋货大量涌入,每逢圩期,趁圩的人络绎不绝,市场空前繁盛,是建镇以来的“黄金时代”,金银业尤其活跃,全镇经营金银首饰的商铺有万宝源、天宝、富恒、裕民等30多间,有大新、华新、开平、华南、巴黎等17间有规模的茶楼酒馆,小茶室、粥粉、云吞店繁多,批发粮油、绸缎布匹店、私人诊所、教堂、影相馆齐备。赤坎镇上、下埠外摆满了猪牛羊肉、油炸鱼、豆腐、芽菜等摊档,每逢圩期或者节日,仍感供不应求。
  我坐在史书的扉页里,品读着"九间房"、"鹅城驿站"、"华安堂"等这些百年的老字号,仿佛满街都是穿着旗袍西装以及唐装的男女,黄包车夫拉着的贵妇,青花旗袍下露出洁白的大腿,散发着无限风情,引人想入非非。谁穿着中山装,提着藤条编织的箱子,从省会匆匆来到河边,等待在水一方的伊人,只为想听到那一句:"其实我心里有你!"
  然而生活不仅仅只要浪漫,更需要生存,暂时放下百年旧了的时光,从路人的口里,走进名声在外的华记煲仔饭,门口土灶正燃起熊熊的柴火,有妇人当炉煮饭。一煲砂锅牛杂饭聊以充饥,留一个香喷喷的记忆。
  这里有个著名景点,就是2005年建成了赤坎影视城。该城占地6万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人民币。
  早在1939年,就有旅居香港的电影人司徒慧敏在本地拍摄抗日电影《保卫大四邑》。此后陆续有《三家巷》、《香江风云》、《六两金》、《南线大追歼》、《香港的故事》、《阮爱国在香港》等影视作品。从早期红线女表演的粤剧《山乡风云》、1983年拍摄的《廖仲恺》,以及分别于1989年和1994年拍摄由许冠杰主演的香港电影《半斤八两》和成龙、梅艳芳主演的《醉拳Ⅱ》,还有电视剧《敌营十八年》、《暗香》、《东山飘雨西关晴》和电影《秋喜》、《让子弹飞》、《一代宗师》等影视作品。
  光倾听这些电影之名,就已经令人心醉。
  从一株大榕树开始,老街悄悄摆开,一辆黄包车静卧屋檐下,燕子飞舞空中,车夫何在?刘记药铺紧闭的大门,夜半有没有响起敲门声?华英照相馆里,当年的少女是不是今天荒丘里的白骨,花丛中欢笑的时候,有谁想过剧终人散,凄凉的落幕?那么多的欢爱怨恨到头来无非是一江春水。然而爱情毕竟是人生活着的意义,君看有多少情侣,漫步于石板古屋,探访叶问旧居、他们不一定喜欢武功,却神往那段旧时光的镜花水月。
  
  三
  越过古镇的天空,我更向往潭江水流经的村庄,那儿,或有我向往的小村庄,村前的田野上开满金色的油菜花。
  我不虚此行,只因向车窗外匆匆一瞥,就发现了梦境里的所在。
  一条只可以容纳小汽车缓慢驶过的村道,把我带到田野里。这是一片村民自发种植的油菜花,有的已经结了油菜籽了,那藏在荚中的颗粒,来年又将在这块土地上含苞怒放,为乡村添几分热烈的春色。
  油菜花田里,夹杂着荷兰豆和萝卜,正是开花时节,紫色的白色的花朵争相开放,我和天空里的燕子,一同陶醉在花香里。
  不时有乡亲从油菜花田边经过,他们呼儿携女,或者正在走亲戚,成了村庄最动人的风景。如果偷得浮生半日闲,我愿意把这半日时光留在这儿,找一个别人看不到的菜花深处,躺在花丛里对着天空发呆,哪怕,小蜜蜂嗡嗡地从耳畔飞过。
  当然做不到,这仅仅是幸福的念想,这么美的村庄是别人的村庄,这么美的油菜花是别人的油菜花,只不过,我是偶然的过客,偶然捕捉了这瞬间的美。
  村庄和古镇相距不远,这美和古镇有关,因此,古镇的民国美女如果穿着旗袍坐者黄包车来赏花,猜想她款款而来的样子,一定很美很美。
  我离开这一方土地后,在初春细雨纷飞的早晨,依然反复设想着这个唯美的画面。
声明:本网站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
返回顶部